学风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是学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集中体现。良好的学风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潜能,更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重要推动力。商学院立足"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分析专业特色和学生学习特点,从制度建设、文化培育、行为养成三个维度系统构建学风建设体系,着力营造"勤学善思、求真务实、创新进取"的优良学习氛围。通过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方位协同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商科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学风框架构建
1、学习制度建设
为加强全院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学院制定 “学习园地”制度,从学习、研讨、总结三个角度落实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通过“三习”、“三问”、“三多”、“三省”等一系列措施促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制定全员学习“学习园地”制度,从政治理论和专业技能角度规划学习内容。其次,建设学院“学习园地”,每月抽调各个年级部分学生在学习园地参加研讨。再次,以学期为单位,对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估展示。
2、学习氛围建设。
(1)树立学生标兵典型。强化学习典型的帮扶带头作用。建立“每月一星”的宣传制度,让卓越学子能够以点带面的开展帮扶工作。
(2)开展学术论坛活动。针对商科专业的特点,引进高质量的讲座、论坛,扩宽学院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建立学风纠察分队。以学院素质导师牵头,学院团委学生干部为辅建立学院学风纠察队。课前查课,课间看课,监督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干部汇总当天各班班级迟到、旷到、玩手机、早退情况,对商院上课的班级进行抽查,主要检查是否三带,是否有玩手机情况以及缺勤旷课情况,每天汇总之后会向各班素质导师进反馈。
3、学习主题建设。
制定学习主题。每学期开学前,以周为单位制定“学习园地”的学习计划,将理论学习和技能学习按照制定的模块展开。第1周至第14周分别穿插政治理论的主题和专业技能相关主题。
二、学风途径建设
1、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建设
紧贴学习主题、紧抓学习目标、紧扣学习动力,分层次、分阶段、分主题来完成学生的生涯规划。通过目标管理、时间管理、行为管理等模块让每一个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大学期间的主要目标,明确清晰的方向,有的放氏的开展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建设。
2、搭建学生学术科研平台
(1)开展经济论文写作班,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以学院为单位,成立论文写作班授课小组。指导学生开展论文检索、资料收集、科研创新等工作。
(2)通过学生社团写作,建立学生科研长效机制。通过学生协会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发明专利申报活动,带领学生参加校内外各项学术科研会议,打通学生平台互动。
3、构筑学生学科竞赛平台
(1)以专业为依托,以赛代练。结合专业特点,鼓励动员学生参加各类大赛,成立以学科带头人为基础的 “竞赛导师团”,打造精品赛事项目,主攻“互联网+创业大赛、电子商务三创大赛、会计算量大赛、管理模拟决策大赛等赛事”。
(2)提炼学科竞赛成果,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贯彻“商学融合”的主旨,提高赛事成果的同时,沉淀包装优质成果,共同打造大学生专业赛事训练团队。
4、营造学生创业文化氛围
(1)校企合作,典型培育。组织学生,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对接省内外中小企业,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政策,一方面,吸引广大企业家来学院进行讲座、沙龙、产品推介、人才引进等交流,另一方面,推荐学生到优质企业进行实习,培养一批优秀的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2)创业扶持、政策引导。建立良好的创业扶持政策、打通学生创业的瓶颈,建立互惠的信息化平台。整个学院学生创业项目,建立“创业导师团”,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联合校内外导师力量,共享数字化信息同时,让学生创业团队能够得到实惠。
(3)创业教育、弘扬文化。结合商学院学科背景,融合国学智慧、商业文化,强化学生商业智慧管理,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周易》《鬼谷子》等一系列精髓与管理学相结合,打造“国学精粹、商学融合”的创业文化。通过理论教学、实战考验、高峰论坛等模块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4)平台建设、强化管理。商学院现有202专创融合工作室、八楼直播间等平台构成的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学生的创业满足条件,经过申请可在202工作室入驻,享受免费的创业环境(空调、WiFi以及创业导师指导)。我们应依托学校的创业中心,升级商学院大学生创业平台,严格管理基地规章制度的同时,动员专业系教师共同参与,建立“托、管、帮”的创业机制。是专为创业学生打造的创业孵化器,
(5)实习实训,夯实就业。打造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结合行业高端企业的定制服务,开展定制班,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创业型就业。
三、学风载体建设
1、特色活动
(1)学院定期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商学院团委学生会各部门通过举办一些有关学术类的活动,用独特的方式,吸引商院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梅南之星”“新生杯”辩论赛、“卓越杯”辩论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演讲比赛、“雷锋月”活动、“读书月”活动等,让商院学生融入到学习的氛围,在活动中提升自己;
(2)班团特色活动。每周定期进行主题班会、召开团组织生活会。在活动中各班及时纠正学习习惯,保证各班的学风建设能顺利进行;
(3)丰富学生活动,为学风建设夯实基础。通过举行早锻炼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多种运动形式,环校跑,舞蹈等,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锻炼积极性。同时,早锻炼也加强了学生们的自律意识,为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早锻炼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既有严格的要求也有丰富的户外拓展性,让同学们能够从宿舍“走出来”,更多的去锻炼自身,达到体育锻炼和学风拓展的有机结合。强健了学生的体魄,增强了学生的体质,通过早锻炼来让学生们更好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从整体上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
(4)建立长效评估机制。严格考勤制度、评优评先制度,做好数据规整的同时,加强学生间的监督,用新媒体,打造微信、QQ等平台的“监督平台”,表扬优秀班级和学生的同时,让大家举报学风建设中的负面行为。促进学风建设,达到互融共进良好效果。
2、考级考证
(1)加强学业规划。定期抽查学生学业规划情况、课堂笔记情况,开展学业规划研讨会,帮助学生找准定位,认清形势,切实落实学业规划;
(2)提升职业技能。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质,辅助学生做好职业资格证书、大学英语四、六级等技能的提升。动员学生主动了解专业、职业相关信息,有针对性的开展考级考证工作,提高考级考证率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意义的找到发展方向。
3、晚自习分类管理
(1)依托学生社团,开展晚自习分类管理。为了提升晚自习的学习质量,保证晚自习分类管理的延续性,有针对性的创建琴棋协会、书法协会等社团,依托素质导师一对一的帮扶社团,培养社团领头羊的同时,让社团带领学生开展晚自习分类学习,真正让学生在晚自习期间学有所得;
(2)依靠学习标兵,开展一对一帮扶。依托“学习园地”“梅南之星”等活动评选出的学习标兵,带动相关班级、相关课程的一对一帮扶,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同时通过帮扶,分享学习经验,带领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力。
4、建立学习型社团
(1)整合社团资源,共创学习型组织。为同学提供更广的平台,我院共有7个社团,其中会计协会、人力资源协会、市场营销协会可以为学生提供非常好的专业知识拓展。创新创业协会可以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来有所得。
(2)加强社团管理,共建创新型协会。通过培训、分享、总结等活动,定期开展学院社团文化节,提升各个专业学生的参与度,打造互惠互通的信息平台。
5、学习氛围阵地建设。
(1)健全寝室管理,提升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加强对自我学习的认识,成立“学生公寓学习委员会”,建立“寝室考核制度”以班级寝室为单位评比“学习型寝室”让学生自己参与寝室管理工作,开展“考级考证、学科竞赛、博览群书、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的寝室活动,创建“比学赶超”良好的寝室学风建设。
(2)打造教室文化,形成独特的班级学习风气。各班级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班级特色,制定班规,定好目标相互约定。从而达到一个有序自觉地学习氛围。
(3)创造实践平台,形成良好的学习反馈机制。开展校企合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书本里走出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深入思考,达到内化于心。
(4)学院党总支对发展学生党员全面实施“五个一”考核计划,切实从源头、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构建高质量学生党员队伍和优秀学生群体。在学生本人培养考察期内必须负责联系“一个班级”和对接“一个宿舍”,引导对应班级开展学风院风建设,引导对应宿舍开展星级文明宿舍创建。
6、丰富学习途径。
(1)扩大新媒体的影响力。扩大典型学生影响力、推动学院品牌建设。同时推送学习信息,让学习内容信息化、系统化、国际化。
(2)有的放矢的开展学风教育。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增设不同的学生途径和环节,比如针对低年级有针对性的开展学业目标信息推送学习,针对大三年级,有针对性的推送考级考证及行业动态。针对毕业班学生,量身定制就业信息和考研、考公、三支一扶、选调生、创业政策等信息的解读会,提升就业率的同时,学生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通过以上三大模块的建设,主旨为打造积极的学习风气、拼搏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施行以上方案,学院将总结出一套方法,整理出一本资料,不断修正,不断落实。
商学院
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