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按你想的去生活,否则你迟早会按你生活的去想。”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8-05-31 阅读:

  有一段时间做事情提不起精神,一天下午工作结束后感觉疲惫想直接回家睡觉,而原本计划是换好衣服去健身房。恰巧同事也要往健身房的方向走,她知道我的打算后,看看时间才不到六点,很肯定的跟我说:“回去你也睡不着,还不如陪我一起走走,你也去健身房运动下。给你十分钟回去换衣服,我等你。”

    虽然有点不情愿,但是也还是没有拒绝,回家快速换好装备去和她一起出了门。结果到了健身房后一小时普拉提一小时力量训练后,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觉得简直在发光,最初的疲惫感早就不翼而飞。
 
    后来我忍不住想:如果那天我选择回家后会怎样?可能是沙发上窝着看会儿电视,也可能是直接躺着睡一会儿,还可能是过不了多久觉得饿了开始大吃特吃,再之后呢,这样的状态有可能继续循环反复,越发觉得无聊无力。
 
这样的情景你是不是也会觉得熟悉:

    本来想着晚上少吃点保持身材结果到了饭点饿的不行,吃的饱饱的后摸摸肚子心中有点沮丧,但是下次还是控制不了;
平时工作的时候感觉没有价值没有意义,想多学点东西,可是一闲下来忍不住就是刷刷朋友圈或者给101的小姐姐们点点赞;
亲密关系经常出现问题,一言不和就吵架,想着下次一定要在当下改变沟通方式,可是总是在下次的时候继续肆意宣泄情绪。
 
    “控制不了”、“忍不住”、“没办法”这些似乎都是很有力的理由,让你看上去不那么自责,却在一次次周而复始的过程中陷入更深层次的无力感。
 
02

    行动力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好像很多人就像深陷泥潭一样无法动弹。
 
    有一次一个朋友给我抱怨:工作太琐碎,没有自己的时间,自己想要提升,想要和周围的人不一样,想早日跳脱这个环境。越说越委屈:“可是我现在这个样子,我什么都做不了,我觉得什么都没有希望了。”

    我听了问她:“你说的这些你做了多少?”她继续很委屈的说:“没有,我没有时间,我没有办法安心做。”我继续问:“一点时间也没有?”她犹豫了会儿说:“下班后其实也都是自己的时间主要看自己怎么安排。但是工作那些事情总是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我就不想做其他的了。”
 
    当时我其实有点着急:“你看你,好像明明决定想去东边,但是一直往西走着,一边走还一边说,我怎么到不了东边,走的好绝望啊。你到底是做不到,还是不想尝试去做呢?”
 
    有些时候,“不想做”、“不去做”成了“做不到”的完美理由。而且不去做的时候我们习惯把责任归结为糟糕的无法改变的客观环境或者主观问题:工作太多,压力太大,我身体不舒服……这些都会加剧我们的回避反应,回避之后,那种失控感却更加明显。
 
03

    今天看到我喜欢的一位小姐姐为了小朋友读书和个人喜好决定几百万租下十年别墅,做这个决定前后不超过半月。佩服她做这个决定倒不是羡慕她的经济水平,而是她综合各方面考虑后高效的执行力。多少人恰恰相反,前瞻后顾纠结很久后,发现错失各种机遇的最重要原因是行动力和思维方式。昨天看到我喜欢的一位作者有一次写出了这句话“要按你想的去生活,否则,你迟早会按你生活的去想。”按你想的去生活,保证正常的生活规律。正常的生活规律、正常的社会结构是情绪的容器。沮丧无力没有方向的时候别急于把自己束缚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尽可能先继续维持正常的社会关系、工作、学习,这是不让自己更糟的基本保障。
    其次,理解自己的同时,不要忘了做你想做的事情。开始的时候会很痛苦,就好像很多人说“我状态那么糟不是故意不做,是没有能力去做”。就像跑步一样,一千米的时候感觉要死了,跑过去后发现也就那样,试着找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用太多,哪怕是五分钟也是很棒的开始。我知道即使是这五分钟,你也很勇敢的踏出了那最困难的一步。——转自《壹心理》

CopyRight © 武昌理工学院商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庙山经济开发区江夏大道16号  鄂ICP备11008201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