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晓曦
“我失败过,也受到过很多打击,一个人从社会阅历上固然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若没有最基本的知识,那么以后将会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刚刚返回学校4个月的张黎拨弄了一下头发,坦然道。 风华正茂的二十几岁,对于同龄人来说,可能意味着脱离的父母的管教对着镜子浅画娥眉,也可能意味着约上三五个闺蜜好友聊天夜话,或是和某个要好的男生花前月下。但对于张黎而言,这是成长的年龄,转折的年龄,起始的年龄。 生于一个普通三口之家的张黎是幸福的。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母亲冒着风险把她生下来那刻起,父母便视她如珍宝,即使后来家中突遭变故,父母双双下岗,也未曾让她受到半分委屈,该有的分毫不少。就这样,上着音乐班,书法班,乒乓球班,小张黎渡过了相对来说无忧无虑的童年,少年,直至高中。 然而挫折,就这样突然降临到了这个女孩身上。父亲的病痛令她过早得担负起了家庭的大梁,母亲的手术又使她半路辍学。背着父母只身来到外地打工,这是怎样的一种勇气与胆量;这又是怎样的一份坚持与毅力! 张黎坦言,打工过程中她常常想要放弃。有时候任务太重无法完成,有时候遇到了骗子,有时候走投无路退无可退,有时候身心俱疲千疮百孔,但自己都咬牙挺过来了,因为她认为,困难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生活也时时刻刻在继续,时间不会因你的气馁而停下脚步,不会等着你郁闷过了再开始、更不会给你流过泪了再重新启程的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心态很重要。”她如此说道。 带着这样一种心态,张黎独自生存了一年半。08年十月份,母亲的手术已经到了拖无可拖的地步了,张黎这才心急火燎的回到武汉,怀里揣着风餐露宿一年半赚来的三万块钱。 据医生说,手术是成功的,但母亲的高烧一直不退,而且原因不明。张黎急坏了,日日夜夜想的都是这件事,恨不能代母受过,此时,她已离开学校将近两年了。由于父母的一再坚持,张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学校,带着满身的沉重和希望。 张黎清楚得记得,返回学校的第一天,素导杨老师给了她一大摞练习本,说:“你刚回学校,很多学习用具都没有,这些本子就先拿着用吧。”一句简单的话,一件细微的事,令张黎和同来的父亲十分感动,但要强的张黎并没有告诉学校家里的情况,直到商务谈判课的刘老师提醒了她。 怀着忐忑的心情,张黎写了一封申请书交与商学院,马上引起了商学院领导的重视,商学院党总支林娟书记亲自过问此事,并为张黎争取到了校阳光基金,张黎说:“我清楚的记得林书记说‘这些对于你来说可能只是杯水车薪’,但我并不这样认为。这是对我很大的一个帮助,恩太重了,完全没有办法去表达感谢。”言语之中淡淡的激动令她的眼光亮晶晶的。 转眼,张黎返校也差不多4个月了,她正努力完成角色的转换,努力跟上学习的进程,努力融入班级之中。对于过去,她无怨亦无恨,哪怕是对那些欺骗过她的、伤害过她的人与事,她所留下的也只剩感激,感激那些人教给她的一切,也感谢那些人与她共同经历的一切。面对不可改变的历史,不可磨灭的记忆;她所选择的,是忽略其中的苦闷,因为“恨一个人是很类的,我喜欢记住别人的好,人要学会感恩。” 对于未来,张黎质朴地表达着心愿:“第一,希望家里面顺顺利利,家人都身体健康,现在只要我妈妈能够好起来,那么无论是什么情况我都会觉得是好的,无论是什么事我也都会觉得是好事了;第二希望学习能够赶上来,学分能够赶上去;第三希望身边的好人都有好报。”春季午后的阳光斜斜得洒进来,落在她的脸上,似泛起一层光晕,闪烁着的那片明亮,我们称之为——幸福。 她穿着黑色的小夹袄,微微一笑就会露出白皙的牙齿,欢快地说着“我妈妈老是说我穿得少,老是当我是小孩子。”眉眼间全是乐观向上;她双手交叉着,仿佛中间夹了一支笔,无比认真的告诉我们学习知识是多么多么的重要,面对我们“是否创业”的问题时,她想了想,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吃再多的苦我都不会害怕。”随即又像很不好意思似的,咯咯的笑起来;她说,自己对学校很感激,也许现在还没有办法偿还社会对自己的关爱,但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她还说,“我只是比别人多些故事而已,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我的经历很黑暗,很难以接受,但我希望能够让大家意识到美好的一面,树立一个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中南人形象。” 她的家庭,她的心态,她的经历,她的工作…… 她的淡定,她的积极,她的坚强,她的乐观…… 她的得体,她的谈吐,她的着装,她的举止…… 她的困境,她的挫折,她的伤心,她的绝望…… 她发自内心的微笑,她发自内心的沉默,她发自内心的感激…… 她令接触到她的人都为之激励为之感动,却对人们说,“我真的没什么,这样报道我让我很受宠若惊。”…… 她告诉大家,心态很重要,知识很重要,家庭很重要,交流很重要…… 无论现状多么痛苦,多么黑暗,她都坚强的以笑对之、以笑待之,以乐观面对之,以坚强克服之。因为她相信,黑暗的肆虐表明定有光明的存在,也许是现在,也许是未来,总之,或早或晚,黎明一定会来到!
|